DB65/T 3895-2016
羊布鲁氏菌病疫情处置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6-06-10 实施时间:2016-08-01


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羊、牛、猪等家畜,也可感染人类。该病具有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易于漏诊漏报等特点,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有效防控羊布鲁氏菌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 疫情监测
(1)建立羊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定期对重点地区的羊、牛、猪等家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水平和诊断能力。
(3)建立动物疫病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发布疫情信息。

2. 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2)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向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按照规定向当地政府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3. 疫情调查
(1)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调查,了解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范围等情况。
(2)对疫情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查清病原菌的种类和来源,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4. 疫情处置
(1)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隔离封锁,禁止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
(2)对疫情病例进行隔离治疗,消灭病源。
(3)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消毒处理,消除病原菌的污染。
(4)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整治,消除病原菌的藏身之处。

5. 疫情消除
(1)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全面消毒处理,确保病原菌的彻底消灭。
(2)对疫情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病原菌全部清除。
(3)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整治,消除病原菌的藏身之处。
(4)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动物免疫,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6. 疫情后续处理
(1)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疫情。
(2)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动物免疫,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3)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环境整治,消除病原菌的藏身之处。
(4)对疫情发生地区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动物卫生意识。

相关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装运、储存标志和说明的通用规定
GB/T 5296.4-2012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第4部分: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GB/T 5296.5-2012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第5部分: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GB/T 5296.6-2012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第6部分: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测规范
GB/T 5296.7-2012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第7部分: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