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432-2021
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1-09-15 实施时间:2021-10-15


旱地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旱地玉米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旱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标准制定了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土壤改良
旱地玉米生长需要土壤具备一定的肥力和透气性,因此在栽培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具体措施包括施入有机肥、石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pH值;深翻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土壤肥力。

2. 施肥
旱地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元素,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具体措施包括在播种前施入基肥,播种后进行追肥,以及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叶面喷施等。施肥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旱地玉米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3. 密度控制
旱地玉米的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度控制。一般来说,旱地玉米的密度应控制在每亩2.5万-3万株左右。密度过低会导致产量低下,密度过高则会影响旱地玉米的生长和品质。

4. 灌溉
旱地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干旱地区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灌溉的时机和用量应根据旱地玉米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以免影响旱地玉米的生长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旱地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治。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药物防治等。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相关标准
GB/T 23331-2009 旱地玉米种子品质检验规程
GB/T 23332-2009 旱地玉米种子生产规程
GB/T 23333-2009 旱地玉米种子贮藏规程
GB/T 23334-2009 旱地玉米种子包装、运输和标志
GB/T 23335-2009 旱地玉米种子生产用地选择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