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标准是为了保障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公正、及时发放,提高城镇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而制定的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要求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化发放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便捷的原则,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二、程序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化发放程序应当包括以下环节:
1. 待遇计算:根据职工的个人账户信息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计算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 待遇审核:对待遇计算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待遇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3. 待遇发放:将待遇发放到职工的个人账户中,并及时通知职工。
三、管理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化发放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信息管理:建立职工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资金管理: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业务管理: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审核、发放等业务管理制度,确保业务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四、监督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化发放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1. 内部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待遇计算、审核、发放等业务进行监督;
2. 外部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处理职工的投诉和意见;
3. 审计监督:定期进行审计,对待遇计算、审核、发放等业务进行审计监督。
相关标准:
1. GB/T 14396-201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2. GB/T 14397-201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3. GB/T 14398-201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
4. GB/T 14399-201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
5. GB/T 14400-201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报告编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