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7/T 40-2022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2-07-06 实施时间:2022-08-06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土地退化等原因,导致草原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质量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DB5307/T 40-2022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提出了以下原则:

1.生态修复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目标,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生态修复应以自然恢复为基础,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促进自然恢复过程。

3.生态修复应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4.生态修复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技术要求方面,DB5307/T 40-2022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1.生态修复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2.生态修复应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

3.生态修复应注重植物物种的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种类。

4.生态修复应注重土壤改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物生长条件。

5.生态修复应注重水土保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系统。

在工程设计方面,DB5307/T 40-2022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1.生态修复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方面。

2.生态修复工程应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生态修复工程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施工管理方面,DB5307/T 40-2022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1.生态修复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2.生态修复施工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生态修复施工应注重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在监测评估方面,DB5307/T 40-2022 高海拔地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1.生态修复后应进行监测评估,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2.监测评估应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方面。

3.监测评估应注重长期效果,评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

相关标准
GB/T 19649-2018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GB/T 19650-2018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定量
GB/T 19651-2018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南
GB/T 19652-2018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T 19653-2018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数据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