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是一种由鸭甲肝病毒基因重组而成的新型病毒,其感染范围广、病死率高,对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标准旨在规范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鸭养殖业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1. 要求
1.1 试验环境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1.2 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
1.3 试剂和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
2. 试剂
2.1 抗原: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抗原。
2.2 抗体: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抗体。
2.3 阻断剂: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阻断剂。
2.4 酶标记抗体:HRP标记的抗鸭IgG抗体。
2.5 底物:TMB底物液。
3. 仪器设备
3.1 微孔板洗涤器。
3.2 微孔板吸附器。
3.3 微孔板振荡器。
3.4 微孔板读板器。
4. 操作程序
4.1 样品处理:将血清样品离心去除悬浮物,然后稀释至适当浓度。
4.2 微孔板涂板:将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抗原加入涂板液中,涂覆在微孔板上,放置于4℃下过夜。
4.3 洗板:用洗板缓冲液洗涤微孔板。
4.4 阻断:加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阻断剂,阻断微孔板上未结合的蛋白质。
4.5 加样:加入稀释后的样品和HRP标记的抗鸭IgG抗体,孵育1小时。
4.6 洗板:用洗板缓冲液洗涤微孔板。
4.7 底物反应:加入TMB底物液,孵育15分钟。
4.8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底物反应。
4.9 读板:用微孔板读板器测定吸光度值。
5. 结果判定
5.1 样品吸光度值(OD)与阴性对照吸光度值(ODc)之差(OD-ODc)为样品的竞争ELISA抗体滴度。
5.2 样品的OD-ODc值大于或等于0.2,且滴度大于等于1:16,为阳性;小于0.2为阴性。
6. 质量控制
6.1 阳性对照品和阴性对照品应每次检测同时进行。
6.2 每个批次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应进行质量控制。
6.3 检测结果应记录并保存。
相关标准:
GB/T 21415-2008 鸭甲肝病毒检测方法
GB/T 21416-2008 鸭传染性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GB/T 21417-2008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GB/T 21418-2008 鸭瘟病毒检测方法
GB/T 21419-2008 鸭霍乱病毒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