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459-2018
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8-04-18 实施时间:2018-05-01
稻田福寿螺是一种寄生在水稻上的有害生物,会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本标准制定了稻田福寿螺的防治技术规程。
1. 预防
预防是稻田福寿螺防治的首要任务。农民应该加强对水稻生长环境的管理,保持水田清洁,及时清理杂草和残留物,减少福寿螺的滋生和繁殖。同时,应该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2. 监测
监测是稻田福寿螺防治的重要环节。农民应该定期对水稻田进行巡查,发现福寿螺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监测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水稻叶片上是否有福寿螺的卵或幼虫;
- 观察水稻叶片上是否有福寿螺的粪便;
- 观察水稻叶片上是否有福寿螺的损伤痕迹。
3. 防治
防治是稻田福寿螺防治的核心内容。农民应该根据福寿螺的生长习性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常用的防治措施包括:
- 机械防治:利用水稻收割机或手工清理福寿螺;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控制福寿螺的数量;
- 化学防治:利用杀虫剂或杀螺剂控制福寿螺的数量。
4. 评估
评估是稻田福寿螺防治的重要环节。农民应该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评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福寿螺的数量是否有明显下降;
- 观察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是否有明显提高;
- 观察防治措施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相关标准
GB/T 19649-2018 农药残留限量
GB/T 19650-2018 农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GB/T 19651-2018 农药使用记录
GB/T 19652-2018 农药使用安全培训
GB/T 19653-2018 农药使用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