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3005-2023
大豆品种抗炭疽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3-02-07 实施时间:2023-04-08
炭疽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提高大豆品种的抗病能力,保障大豆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本标准制定了大豆品种抗炭疽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 技术要求
1.1 鉴定场地应选在无病史、无病菌污染的土地上,避免与其他病害的混淆。
1.2 鉴定应在病菌高发期进行,一般为大豆生长期的6-8月份。
1.3 鉴定应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病原菌株,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1.4 鉴定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至少重复3次,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2. 技术方法
2.1 病原菌的培养和保存
2.1.1 采用无菌技术从病叶上分离得到炭疽病菌,进行单孢分离和纯化。
2.1.2 将纯化后的炭疽病菌接种在含有20%甘露醇的玻璃管中,保存在4℃下,备用。
2.2 大豆品种的鉴定
2.2.1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鉴定。
2.2.2 在大豆生长期的6-8月份,将炭疽病菌接种在大豆叶片上,进行人工接种。
2.2.3 观察接种后的大豆叶片,记录病斑的数量和大小,评价大豆品种的抗病能力。
3. 评价标准
3.1 病斑数量评价
3.1.1 病斑数量少于等于3个的为抗病品种。
3.1.2 病斑数量大于3个的为感病品种。
3.2 病斑大小评价
3.2.1 病斑直径小于等于2mm的为抗病品种。
3.2.2 病斑直径大于2mm的为感病品种。
相关标准
GB/T 19649-2018 大豆品种分类和命名
GB/T 19650-2018 大豆品种特性描述
GB/T 19651-2018 大豆品种纯度检验方法
GB/T 19652-2018 大豆品种品质检验方法
GB/T 19653-2018 大豆品种耐逆性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