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33-2005
赤眼鳟养殖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05-10-10 实施时间:2005-10-30
赤眼鳟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为了提高赤眼鳟养殖的生产效益和质量,制定了DB45/T 233-2005 赤眼鳟养殖技术规范。
1. 选址
赤眼鳟养殖场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流缓慢、水深适中、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应避免选在有污染源的地方,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
2. 池塘建设
赤眼鳟养殖池塘应选用深度适中、水流缓慢、水质稳定的池塘。池塘底部应铺设防渗材料,如粘土、塑料膜等。池塘周围应建设防护设施,如围栏、网罩等,以防止外来动物侵入。
3. 水质管理
赤眼鳟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应定期检测水质,如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同时,应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新鲜。
4. 饲料管理
赤眼鳟的饲料应选择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鱼粉、豆粕、玉米粉等。应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配比饲料,避免过度喂养。同时,应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5. 疾病防治
赤眼鳟易患病,应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定期清理池塘,消毒池塘,避免病原菌滋生。同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关标准
GB/T 12763-2007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GB/T 19630-2005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
GB/T 19631-2005 淡水鱼类养殖设施规范
GB/T 19632-2005 淡水鱼类养殖饲料规范
GB/T 19633-2005 淡水鱼类养殖疾病防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