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233-2015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5-12-01 实施时间:2015-12-30
:
稻水象甲是稻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咬食水稻叶片和穗部,导致水稻减产。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是稻田管理和防治的重要环节,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稻水象甲疫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主要针对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技术进行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监测时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应在水稻生长期内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水稻生长情况确定。
2.监测地点:稻水象甲疫情监测应在水稻田间进行,监测地点应根据当地水稻种植情况和稻水象甲分布情况确定。
3.监测方法: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方法包括人工捕捉和诱捕器监测两种。人工捕捉主要是通过人工采集稻水象甲,统计数量并计算密度;诱捕器监测主要是通过设置诱捕器,吸引稻水象甲进入诱捕器,统计数量并计算密度。
4.监测步骤: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步骤包括监测前准备、监测过程和监测后处理三个环节。监测前准备包括选择监测地点、确定监测时间、准备监测工具和设备等;监测过程包括人工捕捉或设置诱捕器、统计数量和计算密度等;监测后处理包括数据整理、分析和报告等。
5.监测数据:稻水象甲疫情监测数据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方法、监测人员、监测数量和密度等信息,并应及时整理、分析和报告。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稻水象甲疫情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稻田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标准:
GB/T 23469-2009 农业害虫监测技术规范
NY/T 1224-2013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NY/T 1225-2013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NY/T 1226-2013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NY/T 1227-2013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