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医蛊病是壮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到蛊毒的侵袭而引起的。蛊毒是指一种特殊的生物毒素,其来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多种物质。蛊毒的侵袭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为了规范壮医蛊病的诊疗,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编制了DB45/T 1327-2016 壮医蛊病诊疗规范。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壮医蛊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了壮医蛊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等基本概念。
2. 壮医蛊病的诊断标准:详细介绍了壮医蛊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询问、症状分析、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面。
3. 壮医蛊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介绍了壮医蛊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面。
4. 壮医蛊病的预防和保健:介绍了壮医蛊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包括加强卫生防护、饮食调理、锻炼身体等方面。
5. 壮医蛊病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壮医蛊病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包括禁忌食物、禁忌药物、禁忌行为等方面。
通过DB45/T 1327-2016 壮医蛊病诊疗规范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壮医蛊病的诊疗,提高诊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壮族传统医学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关标准:
1. DB45/T 1326-2016 壮医针灸诊疗规范
2. DB45/T 1328-2016 壮医推拿按摩诊疗规范
3. DB45/T 1329-2016 壮医药膳食疗诊疗规范
4. DB45/T 1330-2016 壮医气功诊疗规范
5. DB45/T 1331-2016 壮医外治法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