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37-2020
樟巢螟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0-05-27 实施时间:2020-08-27
:
樟巢螟是一种危害樟树的害虫,其幼虫在樟树上结成巢,破坏樟树的叶片和嫩枝,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和产量。为了保障樟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标准制定了樟巢螟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一、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程度
樟巢螟的寿命为30-40天,成虫体长约3毫米,翅展约5毫米,繁殖力强,一年可繁殖3-4代。幼虫在樟树上结成巢,破坏樟树的叶片和嫩枝,导致樟树的生长受阻,产量下降。樟巢螟的危害程度较高,对樟树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樟巢螟的综合防控技术
1.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和寄生蜂等生物控制樟巢螟的繁殖和危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释放寄生蜂等。
2. 化学防治技术
使用杀虫剂喷洒樟树,杀死樟巢螟的幼虫和成虫。常用的杀虫剂包括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3.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物理手段防治樟巢螟,如用高压水枪冲洗樟树,将樟巢螟冲落树冠。
4. 防治措施
加强樟树的管理,及时清除枯枝败叶和树皮,保持樟树的健康生长状态。定期巡查樟树,发现樟巢螟的危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三、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樟巢螟的综合防控工作,包括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程度、防治技术、防治措施等内容。
相关标准:
GB/T 12576-2017 植物保护机械术语
GB/T 12577-2017 植物保护机械分类
GB/T 12578-2017 植物保护机械技术要求
GB/T 12579-2017 植物保护机械试验方法
GB/T 12580-2017 植物保护机械使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