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营养价值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羊肚菌的栽培技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发展而制定的。
1 技术要求
1.1 土壤要求:羊肚菌适宜生长的土壤为酸性或中性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土壤质地以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为宜。
1.2 温度要求:羊肚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2℃。
1.3 光照要求:羊肚菌对光照的要求不高,但需要有一定的光照,一般在遮光率为30%-50%的情况下生长最佳。
1.4 湿度要求:羊肚菌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为80%-90%。
2 操作流程
2.1 基地选址:选择土地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建立羊肚菌拱棚。
2.2 基质制备:将玉米秸秆、麦秸秆、稻草等杂草进行切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蒸煮,待冷却后加入适量的石灰和菌种,拌匀后装入袋中密封发酵。
2.3 拱棚搭建:在基地上搭建拱棚,拱棚的高度为2.5米左右,宽度为3米左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4 基质填充:将发酵好的基质装入拱棚内,压实后进行消毒处理。
2.5 接种:将羊肚菌菌种均匀撒在基质表面,然后用基质覆盖菌种,压实后进行喷水保湿。
2.6 管理:拱棚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定期进行喷水保湿和施肥,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
3 管理措施
3.1 温度管理:拱棚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应及时通风降温,冬季应加强保温措施。
3.2 湿度管理:拱棚内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定期进行喷水保湿,避免干旱和过湿。
3.3 通风管理:拱棚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二氧化碳积聚和病菌滋生。
3.4 施肥管理:拱棚内应定期施肥,以保证羊肚菌的生长和发育。
3.5 病虫害防治:拱棚内应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保证羊肚菌的健康生长。
相关标准
GB/T 19569-2004 食用菌生产规范
GB/T 19570-2004 食用菌质量安全标准
GB/T 19571-2004 食用菌检验方法
GB/T 19572-2004 食用菌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 19573-2004 食用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