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090-2012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2-03-21 实施时间:2012-05-01
:
人工鱼礁是指人工制造的、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海洋结构物,可以提供鱼类栖息、繁殖、生长和捕食等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1. 技术要求
人工鱼礁的设计应符合海洋生态学原理和渔业生产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气候条件、水深、水流等因素,确保鱼类的栖息、繁殖和生长。人工鱼礁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生物适应性,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人工鱼礁的布置应合理,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 施工方法
人工鱼礁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测和环境评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 验收标准
人工鱼礁的验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检查人工鱼礁的形状、尺寸、材料、布置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还应进行生物学调查和监测,评估人工鱼礁的生态效益和渔业生产效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 质量控制
人工鱼礁建设应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人工鱼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标准:
GB/T 12763-2007 海洋渔业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GB/T 12764-2007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GB/T 12765-2007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GB/T 12766-2007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规范
GB/T 12767-2007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