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92-2017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7-08-18 实施时间:2017-09-18


稻田杂草是指在稻田中生长的与稻作无关的杂草,它们会竞争水、养分和光线等资源,影响稻田的产量和质量。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是保障稻田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标准旨在规范稻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技术要求,提高稻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1. 技术要求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应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杂草综合治理的效果。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稻田生态环境,避免对稻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治理方法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应采用机械除草、化学除草、生物除草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械除草主要采用耕作、深翻、拔草等方式;化学除草主要采用草甘膦、草铵膦等除草剂进行;生物除草主要采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制剂进行。

3. 治理时机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时机应根据杂草的生长发育情况、稻田生长发育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理时机。一般来说,治理时机应在稻田生长初期、杂草生长旺盛期、稻田成熟期等时期进行。

4. 药剂使用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中使用的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选择对杂草有良好控制效果、对稻田生态环境影响小的药剂进行。在使用药剂时应注意药剂的质量、浓度、稀释比例等因素,确保药剂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5. 施药方法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中的施药方法应根据药剂的性质、杂草的生长情况、稻田的生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施药方法。一般来说,施药方法包括喷雾、浸泡、撒布等方式。

6. 施药量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中的施药量应根据药剂的性质、杂草的生长情况、稻田的生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施药量。一般来说,施药量应根据药剂的浓度、稀释比例、杂草的生长情况等因素确定。

7. 施药时间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中的施药时间应根据药剂的性质、杂草的生长情况、稻田的生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施药时间。一般来说,施药时间应在杂草生长旺盛期、稻田生长初期等时期进行。

8. 施药条件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中的施药条件应根据药剂的性质、杂草的生长情况、稻田的生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施药条件。一般来说,施药条件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

9. 施药安全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中的施药安全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注意药剂的质量、浓度、稀释比例等因素,确保施药安全。在施药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10. 施药效果评价
稻田杂草综合治理后应对施药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杂草死亡率、稻田生长情况、稻田产量等因素。评价结果应用于后续治理工作的指导和调整。

相关标准:
GB/T 15401-2017 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GB/T 15402-2017 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GB/T 15403-2017 农药使用质量控制规程
GB/T 15404-2017 农药使用环境保护规程
GB/T 15405-2017 农药使用效果评价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