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均居前列。为了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种植成本,保护环境,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要求、基本原则、技术措施、管理要点、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等内容。具体如下:
一、要求
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生产和管理。
1.2 技术要求: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科学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适宜、无病虫害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地。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冬小麦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3)科学种植:采用宽幅精播技术,控制行距、穴距和种子量,保证种子的均匀分布和适宜密度。
(4)合理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灌溉和追肥等,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科学收获:在冬小麦成熟期,采用机械化收割,保证收获质量和效率。
二、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
2.2 经济性原则: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以经济效益为导向,注重节约成本和提高产量。
2.3 生态性原则: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注重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措施
3.1 土地准备: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适宜、无病虫害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进行深翻、平整和施肥等土地准备工作。
3.2 种子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进行清洗、消毒、润湿和催芽等处理,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
3.3 宽幅精播:采用宽幅精播技术,控制行距、穴距和种子量,保证种子的均匀分布和适宜密度。
3.4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冬小麦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加强追肥和灌溉管理。
3.5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冬小麦的健康生长。
3.6 机械化收获:在冬小麦成熟期,采用机械化收割,保证收获质量和效率。
四、管理要点
4.1 种植密度: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条件,控制种植密度,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2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保证冬小麦的水分供应。
4.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证冬小麦的健康生长。
4.4 追肥管理:根据冬小麦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安排追肥,保证冬小麦的充分营养供应。
4.5 收获管理:在冬小麦成熟期,采用机械化收割,保证收获质量和效率。
五、技术指标
5.1 单产指标: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单产应达到5000kg/ha以上。
5.2 质量指标: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冬小麦籽粒应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品质要求。
5.3 经济指标: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应达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六、检验方法
6.1 农田调查:对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农田进行调查,了解种植情况和产量情况。
6.2 实验研究:对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新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6.3 检验评估:对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检验评估,评价其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七、质量要求
7.1 冬小麦籽粒应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品质要求。
7.2 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单产应达到5000kg/ha以上。
7.3 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关标准:
GB/T 17320-2013 冬小麦籽粒质量
GB/T 17321-2013 冬小麦籽粒品质分类
GB/T 17322-2013 冬小麦籽粒品质检验方法
GB/T 17323-2013 冬小麦籽粒品质评定方法
GB/T 17324-2013 冬小麦籽粒品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