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轮胎制造企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病的发生率较高。为了保障轮胎制造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DB37/T 3299-2018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隐患排查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隐患排查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2.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4.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5. 职业病防护培训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护培训制度,对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对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7. 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要求。轮胎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职业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确保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轮胎制造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标准
GBZ/T 229.1-2010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GBZ/T 229.2-2010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
GBZ/T 229.3-2010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规范
GBZ/T 229.4-2010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规范
GBZ/T 229.5-2010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