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075-2010
福建省水产苗种场生产管理规范
发布时间:2010-10-26 实施时间:2010-12-10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水产苗种场的生产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
2.1 水产苗种场:指专门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场所。
2.2 生产管理:指对水产苗种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的活动。
2.3 生产设施:指水产苗种场内用于生产的建筑物、设备、工具、器具等。
2.4 生产操作:指水产苗种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活动。
2.5 生产记录和档案:指水产苗种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记录和档案。
2.6 质量控制:指对水产苗种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活动。
2.7 安全卫生:指水产苗种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卫生管理活动。
2.8 环境保护:指水产苗种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

三、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3.1 水产苗种场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和生产经营资质。
3.2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3 水产苗种场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
3.4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5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四、生产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4.1 水产苗种场应当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生产。
4.2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档案和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4.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4.4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4.5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保护环境。

五、生产设施和设备
5.1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
5.2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5.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和质量。
5.4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更新和升级,确保其符合生产需要。

六、生产操作
6.1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操作规程。
6.2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6.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6.4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保护环境。

七、生产记录和档案
7.1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7.2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记录和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7.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记录和档案进行定期归档和保管,确保其安全可靠。

八、质量控制
8.1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8.2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8.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规定。

九、安全卫生
9.1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9.2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9.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卫生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

十、环境保护
10.1 水产苗种场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0.2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保护环境。
10.3 水产苗种场应当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环境符合标准和规定。

相关标准:
GB/T 16757-2008 水产养殖用水质标准
GB/T 16758-2008 水产养殖用水质量检验方法
GB/T 16759-2008 水产养殖用水质量控制规范
GB/T 16760-2008 水产养殖用水质量管理规范
GB/T 16761-2008 水产养殖用水质量监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