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20-08-24 实施时间:2020-11-24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为了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本标准制定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

1.技术要求
1.1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知识,熟悉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1.2 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监测应在植物生长季节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1.4 监测应遵守国家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监测内容
2.1 监测对象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2.2 监测内容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2.3 监测应重点关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数量变化情况。

3.监测方法
3.1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2 现场调查应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3.3 实地监测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包括样方设置、样方调查、数据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4.监测数据管理
4.1 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管理。
4.2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相关的数据库中,保证数据的共享和可查询性。
4.3 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和存档,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报告编制
5.1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5.2 监测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保证报告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5.3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使用。

相关标准
GB/T 19649-2018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术语
GB/T 33933-2017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GB/T 33934-2017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数据标准
GB/T 33935-2017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数据交换格式
GB/T 33936-2017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数据共享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