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754-2009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09-08-10 实施时间:2009-09-10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黄鱼的增殖放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为了保证大黄鱼增殖放流的质量和效益,制定了DB33/T 754-2009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1. 技术要求
1.1 放流前的准备工作
在放流前,应对放流水域进行调查,了解水质、水温、水深等情况,确保水域适宜大黄鱼生长。同时,应对放流鱼苗进行检疫,确保无病无害。

1.2 放流鱼苗的选育
放流鱼苗应选用健康、生长良好、体型匀称的个体,避免选用畸形、生长缓慢的个体。同时,应根据放流水域的水质、水温、水深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规格。

1.3 放流方式
放流方式应根据放流水域的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可采用网箱放流、笼式放流、池塘放流等方式。放流密度应根据放流水域的面积、水深、水流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密集。

2. 管理要求
2.1 放流后的管理
放流后应加强对鱼苗的管理,定期检查鱼苗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和异常情况。同时,应加强对放流水域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

2.2 饲料管理
应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和水域的水质情况,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饲喂量,避免过度饲喂和浪费。同时,应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3. 监测要求
3.1 水质监测
应定期对放流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情况。

3.2 鱼苗生长监测
应定期对放流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了解鱼苗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生长异常情况。

4. 评价要求
应定期对大黄鱼增殖放流的效益进行评价,了解增殖放流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养殖管理措施,提高增殖放流的效益。

相关标准:
GB 11607-1989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GB/T 12763-2007 水生动物养殖用饲料
GB/T 19630-2005 水生动物养殖用药物
GB/T 19631-2005 水生动物养殖用消毒剂
GB/T 19632-2005 水生动物养殖用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