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火林带是指通过植被的调整和管理,形成一定宽度的防火带,以达到防火的目的。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DB33/T 2009-201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规程规定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技术要求,包括生物防火林带的宽度、植被种类、植被密度、植被高度、植被结构、植被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生物防火林带的宽度
生物防火林带的宽度应根据森林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火险等级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不应小于30米。在特殊情况下,如山地、峡谷、沟壑等地形复杂的区域,应适当增加生物防火林带的宽度。
2. 植被种类
生物防火林带的植被种类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一般应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火能力、生长快、繁殖力强、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3. 植被密度
生物防火林带的植被密度应根据植被种类、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应保持植被茂密,避免出现空隙。在植被密度不足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植被密度,以提高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能力。
4. 植被高度
生物防火林带的植被高度应根据植被种类、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应保持植被高度较低,以减少火势的蔓延。在植被高度过高的情况下,应适当修剪植被,以降低生物防火林带的火险等级。
5. 植被结构
生物防火林带的植被结构应根据植被种类、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应保持植被结构复杂,以增加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能力。在植被结构单一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植被种类,以提高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能力。
6. 植被管理
生物防火林带的植被管理应根据植被种类、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应定期修剪、疏伐、除草、施肥等,以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在植被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能力下降。
相关标准
GB/T 19212-2011 森林防火标志
GB/T 19213-2011 森林防火设施
GB/T 19214-2011 森林防火物资
GB/T 19215-2011 森林防火通信
GB/T 19216-2011 森林防火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