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614-2003
桑蚕一代杂种分户繁育制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规程
发布时间:2003-07-14 实施时间:2003-10-01


桑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其丝绸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为了保证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种母蛾的健康和质量至关重要。微粒子病是桑蚕一种常见的病害,会对桑蚕的生长发育和丝绸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制种母蛾的微粒子病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种分户繁育制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的要求和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检疫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一代杂种分户繁育制种母蛾的微粒子病检疫。

2. 检疫要求
制种母蛾必须经过微粒子病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繁育。检疫合格的制种母蛾应具备以下要求:
(1)无微粒子病症状;
(2)体型健壮,外观完整,无明显畸形;
(3)翅膀完整,飞行能力强;
(4)生殖器官正常,产卵能力强。

3. 检疫方法
(1)采用显微镜检查法,对制种母蛾进行检疫。检查时应将制种母蛾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生殖器官等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
(2)采用PCR检测法,对制种母蛾进行检疫。检测时应采集制种母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组织样本,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 检疫记录
对制种母蛾的检疫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疫时间、检疫方法、检疫结果等信息。检疫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5. 检疫标志
对检疫合格的制种母蛾应进行标志,以便于管理和追溯。标志应包括检疫合格标志和检疫记录编号等信息。

相关标准
GB/T 14233.1-2008 产品质量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14233.2-2005 产品质量 第二部分:质量体系文件
GB/T 14233.3-2005 产品质量 第三部分:外观质量
GB/T 14233.4-2005 产品质量 第四部分:量规检验
GB/T 14233.5-2005 产品质量 第五部分:光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