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标准旨在规范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提高泥鳅产业的发展水平。
1.选种
选种是泥鳅人工繁殖的第一步,应选择体型健壮、外形完整、无畸形、无病害的泥鳅作为亲本。亲本的选择应根据品种特性、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繁殖
泥鳅的繁殖方式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饲料等条件,促进泥鳅的繁殖。繁殖前应将亲本分别放入不同的繁殖箱中,控制水温在20-25℃,光照时间为12小时,饲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饲料。繁殖期间应定期观察亲本的繁殖情况,及时清理繁殖箱,保持水质清洁。
3.孵化
泥鳅的孵化期一般为3-5天,孵化箱的水温应控制在25-28℃,光照时间为12小时。孵化箱内应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避免水质污染。
4.育苗
泥鳅的育苗期一般为20-30天,育苗箱的水温应控制在25-28℃,光照时间为12小时。育苗期间应定期观察苗鱼的生长情况,及时清理育苗箱,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饲料,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食。
5.养护
泥鳅苗种的养护期一般为30-60天,养护池的水温应控制在25-28℃,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养护期间应定期观察苗鱼的生长情况,及时清理养护池,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应选择适量、均衡的饲料,避免过度喂食。
相关标准
GB/T 19264-2003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GB/T 19265-2003 淡水养殖用水标准
GB/T 19266-2003 淡水养殖用饲料标准
GB/T 19267-2003 淡水养殖用药物标准
GB/T 19268-2003 淡水养殖用设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