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236-2017
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7-05-05 实施时间:2017-06-05
黄颡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黄颡鱼的养殖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标准旨在规范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要求,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
1.适宜水质
黄颡鱼适宜生长的水质为PH值6.5-8.5,水温20-30℃,溶氧量不低于5mg/L,氨氮不超过0.5mg/L,亚硝酸盐不超过0.1mg/L,硝酸盐不超过50mg/L。养殖前应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池塘建设
黄颡鱼池塘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建设。池塘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水质要求确定,一般不宜过大。池塘底部应铺设防渗膜或夯实,以防止水土流失。池塘周围应建设防护设施,防止外来动物侵入。
3.饲料管理
黄颡鱼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体重确定,一般采用混合饲料。饲料应保持新鲜,不宜过量,以免造成水质污染。饲料投喂应均匀,避免过度集中,以免造成鱼群竞争和浪费。
4.疾病防治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鱼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等,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药物治疗、水质调整等。
5.环境保护
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养殖过程中对水体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应定期清理池塘底泥,避免底泥过多,影响水质。饲料残渣和鱼粪等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避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相关标准
GB/T 18460-2001 水产养殖用水质标准
GB/T 18461-2001 水产养殖用水质检验方法
GB/T 18462-2001 水产养殖用水质控制规范
GB/T 18463-2001 水产养殖用水质监测规范
GB/T 18464-2001 水产养殖用水质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