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207-2022
黑斑蛙繁育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22-01-28 实施时间:2022-02-28


黑斑蛙是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制定一套科学的黑斑蛙繁育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本标准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制定的。

1.选种
选种是黑斑蛙繁育的第一步,选好品种对于后续的繁育工作至关重要。选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型:选取体型健壮、外形美观的黑斑蛙。
(2)性别:选取雌雄比例均衡的黑斑蛙。
(3)健康状况:选取健康、无病无虫的黑斑蛙。
(4)遗传背景:选取遗传背景好的黑斑蛙。

2.饲养
饲养是黑斑蛙繁育的基础,饲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黑斑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饲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饲料:黑斑蛙的饲料应该是新鲜、干净、富含营养的。
(2)水质:黑斑蛙的生长需要清洁、透明、富含氧气的水质。
(3)温度:黑斑蛙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
(4)光照:黑斑蛙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一般每天需要12小时的光照。

3.繁殖
繁殖是黑斑蛙繁育的核心环节,繁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黑斑蛙的繁殖效率和品质。繁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配对:黑斑蛙的配对应该是雌雄比例均衡、体型相近、健康的黑斑蛙。
(2)交配:黑斑蛙的交配应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一般在晚上进行。
(3)产卵:黑斑蛙的产卵应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一般在早上进行。
(4)孵化:黑斑蛙的卵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孵化,一般需要10-15天。

4.育雏
育雏是黑斑蛙繁育的后续环节,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黑斑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育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饲料:黑斑蛙的育雏饲料应该是新鲜、干净、富含营养的。
(2)水质:黑斑蛙的育雏需要清洁、透明、富含氧气的水质。
(3)温度:黑斑蛙的育雏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
(4)光照:黑斑蛙的育雏需要适宜的光照,一般每天需要12小时的光照。

5.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是黑斑蛙繁育的重要环节,疾病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黑斑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疾病防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环境卫生:黑斑蛙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2)饲料卫生:黑斑蛙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干净、无霉变。
(3)疫苗接种:黑斑蛙应该按照规定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4)疾病治疗:黑斑蛙发生疾病时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相关标准:
GB/T 19649-2018 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GB/T 19650-2018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设施规范
GB/T 19651-2018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管理规范
GB/T 19652-2018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质量标准
GB/T 19653-2018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