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1277-2008
绵羊体外胚胎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08-07-07 实施时间:2008-08-07


绵羊体外胚胎生产是一种重要的生殖技术,可以用于繁殖优良品种、提高繁殖效率、避免遗传疾病等方面。为了确保绵羊体外胚胎生产的质量和安全,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技术规范。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绵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操作技术而制定的。

一、胚胎采集
1. 采集时间:应在绵羊排卵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
2. 采集方法: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后,通过阴道或子宫颈口采集胚胎。
3. 采集器具:采用无菌的胚胎采集器具,避免污染。

二、胚胎培养
1. 培养基:应选用无菌的培养基,配制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
2. 培养条件:应在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进行,温度应控制在38.5℃左右,CO2浓度应控制在5%左右。
3. 培养时间:应根据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时间。

三、胚胎移植
1. 移植时间:应在胚胎发育到适宜移植的阶段进行。
2. 移植方法:应采用无菌的移植器具,避免污染。
3. 移植部位:应选择适宜的移植部位,如子宫角等。

四、其他要求
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操作记录应详细、准确,便于追溯和管理。

相关标准:
GB/T 22449-2008 绵羊体外受精技术规范
GB/T 22450-2008 绵羊体外胚胎移植技术规范
GB/T 22451-2008 绵羊体外胚胎培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