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为了保障患儿的安全和提高操作质量,制定了《儿科骨髓穿刺术技术规范》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进行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禁忌症包括:血液凝固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严重贫血等。
2.操作前准备
操作前应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操作前还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等。
3.操作方法
骨髓穿刺术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同时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操作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深度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操作过程中应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以减轻其紧张和恐惧。
4.操作后处理
操作后应对患儿进行观察,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同时,还应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感染和出血。术后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等。
5.并发症及处理
骨髓穿刺术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操作者应具备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儿的安全。
相关标准:
GB/T 16886.1-2011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16886.2-2011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第2部分:动物实验
GB/T 16886.3-2011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第3部分:细胞学方法
GB/T 16886.4-2011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体外生物相容性试验
GB/T 16886.5-2011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内局部刺激性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