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298-2021
淡水鱼肠道常见致病菌分离与纯化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1-11-26 实施时间:2021-12-15


淡水鱼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但由于养殖密度大、环境复杂等原因,淡水鱼肠道常常存在各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弧菌等。这些致病菌会对淡水鱼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淡水鱼肠道常见致病菌的分离与纯化技术进行规范,对于保障淡水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应选择健康的淡水鱼,避免有明显病症的鱼。采集前应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源性污染。采集的样品应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首先将样品进行粗处理,如去除鱼鳞、鱼鳍等,然后将样品切碎,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或PBS缓冲液,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将样品进行稀释,制备不同浓度的悬浮液,以便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3.分离
分离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致病菌进行选择。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平板法、滤膜法、差凝法等。分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源性污染。分离后的菌落应进行鉴定。

4.鉴定
鉴定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致病菌进行选择。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鉴定结果应与已知的标准菌株进行比对,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5.纯化
纯化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致病菌进行选择。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单克隆法、差凝法、离心法等。纯化后的菌株应进行保存和管理,以备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相关标准
GB/T 4789.30-2016 食品微生物学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2016 食品微生物学 大肠杆菌检验
GB/T 4789.33-2016 食品微生物学 弧菌检验
GB/T 6682-2008 分析化学实验室水质规范
GB/T 14976-2018 水质 淡水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