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688-2019
绿豆田防治绿豆象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9-10-25 实施时间:2020-01-25


绿豆象是绿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在绿豆荚内取食种子,导致绿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了保证绿豆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绿豆田防治绿豆象的技术要求,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绿豆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1.技术要求
绿豆田防治绿豆象的技术要求包括:防治期、防治药剂、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价等。其中,防治期应在绿豆荚形成后的10-15天内进行,防治药剂应选用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剂,防治方法应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效果评价应根据绿豆荚内幼虫死亡率和绿豆产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2.防治措施
绿豆田防治绿豆象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绿豆田周围的杂草、病虫害植物和绿豆残茬等,减少绿豆象的栖息地;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喷洒杀虫剂、使用绿豆象天敌等;加强绿豆田的管理,如及时清除绿豆荚、保持绿豆田的通风透气等。

3.防治药剂
绿豆田防治绿豆象的防治药剂应选用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剂,如氧氟沙星、吡虫啉等。在使用药剂时,应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误用。

4.防治方法
绿豆田防治绿豆象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化学防治主要是喷洒杀虫剂,如氧氟沙星、吡虫啉等;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绿豆象的天敌,如绿豆象寄生蜂等。在使用防治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防治效果评价
绿豆田防治绿豆象的防治效果评价应根据绿豆荚内幼虫死亡率和绿豆产量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农民,以便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相关标准:
GB/T 1840-2019 农药通用名
GB/T 1841-2019 农药剂型分类和代码
GB/T 1842-2019 农药规格
GB/T 1843-2019 农药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 1844-2019 农药残留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