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371-2021
盐碱地苜蓿种植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21-09-26 实施时间:2021-10-26


盐碱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对于一般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限制。而苜蓿是一种适应性强、耐盐碱的牧草,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规范盐碱地苜蓿种植的技术,提高其效益和质量,本标准制定了以下要求:

1. 土壤要求
盐碱地苜蓿种植的土壤要求pH值在7.5-9.0之间,电导率不超过10ms/cm,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如施用有机肥、石灰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2. 品种选择
盐碱地苜蓿的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适合盐碱地种植的苜蓿品种有盐碱苜蓿、盐碱草苜蓿等。

3. 播种时间
盐碱地苜蓿的播种时间应在当地气温适宜的季节进行,一般为春季或秋季。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4. 管理措施
盐碱地苜蓿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在浇水方面,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适量浇水,避免过度或不足。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苜蓿生长需要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在除草方面,应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除草,避免对苜蓿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 收获及后续利用
盐碱地苜蓿的收获时间应在苜蓿生长期末期进行,一般为6月份或10月份。在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干草或青贮处理,以便后续利用。盐碱地苜蓿的后续利用包括饲料利用、土壤改良和生物能源利用等方面。

相关标准:
GB/T 19272-2011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
GB/T 19273-2011 盐碱地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GB/T 19274-2011 盐碱地土壤盐分测定方法
GB/T 19275-2011 盐碱地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
GB/T 19276-2011 盐碱地土壤电导率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