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408-2011
优质蛋白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1-06-01 实施时间:2011-06-15


优质蛋白玉米是一种富含赖氨酸和色氨酸的玉米品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为了保证优质蛋白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优质蛋白玉米的栽培技术而制定的。

1. 品种选择
优质蛋白玉米的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习惯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如“川优1号”、“川优2号”等。

2. 土壤要求
优质蛋白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壤进行种植。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区,应进行充分的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3. 施肥
优质蛋白玉米的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一般来说,应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播种后进行追肥。基础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应以化肥为主。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施肥。

4. 灌溉
优质蛋白玉米的灌溉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灌溉。一般来说,应在播种后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生长期间,应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避免过度灌溉。

5. 病虫害防治
优质蛋白玉米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农药等。

6. 采收
优质蛋白玉米的采收应在籽粒成熟后进行,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采收时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保证籽粒完整。

相关标准:
GB/T 18672-2002 玉米籽粒质量分类标准
GB/T 18673-2002 玉米籽粒质量检验方法
GB/T 18674-2002 玉米籽粒贮藏技术规范
GB/T 18675-2002 玉米籽粒加工技术规范
GB/T 18676-2002 玉米籽粒包装、运输和贮存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