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迹地是指经过采矿活动后形成的地表裸露、土壤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采矿迹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DB13/T 5232.1-2020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恢复耕地是针对采矿迹地生态治理的技术规范,主要涉及采矿迹地恢复耕地的技术要求、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采矿迹地恢复耕地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要求、土地改良、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应根据采矿迹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土地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恢复后的土地质量达到或优于原有土地质量。土地改良应根据采矿迹地的土壤类型和质量,采取适当的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植被恢复应根据采矿迹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植被覆盖方式,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展。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采矿迹地恢复耕地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工程设计应根据采矿迹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确保恢复后的土地质量和植被覆盖率达到要求。施工应按照工程设计要求,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验收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恢复后的土地质量和植被覆盖率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DB13/T 5232.1-2020采矿迹地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恢复耕地是针对采矿迹地生态治理的技术规范,规范了采矿迹地恢复耕地的技术要求、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促进采矿迹地的恢复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标准
GB/T 50329-2012 采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规范
GB/T 50330-2012 采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规范
GB/T 50331-2012 采矿区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GB/T 50332-2012 采矿区生态环境管理规范
GB/T 50333-2012 采矿区生态环境评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