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因此,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的各个阶段,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1. 数据采集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实用、可持续的原则,采集的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可靠。数据采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
(2)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自然保护区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
(4)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等。
2. 数据处理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实用、可持续的原则,数据处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去重、数据筛选、数据纠错等;
(2)数据整合,将采集的数据整合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3)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等,提取有用信息。
3. 数据存储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实用、可持续的原则,数据存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分类,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
(2)数据归档,将数据进行归档,方便管理和使用;
(3)数据备份,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共享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实用、可持续的原则,数据共享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开放,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开放数据;
(2)数据共享,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享数据;
(3)数据交换,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数据交换。
5. 数据安全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实用、可持续的原则,数据安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备份,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3)数据权限,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数据权限;
(4)数据审计,对数据进行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关标准
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 35275-2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评估指南
GB/T 35276-2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
GB/T 35277-2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