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8/T 302.6-2022
春播区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第6部分:谷瘟病
发布时间:2022-05-25 实施时间:2022-06-01


谷瘟病是由谷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谷子、玉米、高粱等作物。病原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通过种子、土壤、残茬等途径传播。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灰白色或灰黑色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病害严重时,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控谷瘟病,本标准提出以下要求:

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0.3%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2小时,然后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2. 土壤处理:在春季翻耕前,将土壤表层深度20厘米的土壤施入0.5%的多菌灵,然后翻耕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上,使药剂充分混合。

3. 合理施肥: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4. 病害监测:在生长期间定期巡查,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0.3%的多菌灵溶液等。

5. 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0.3%的多菌灵溶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相关标准
GB/T 1840-2003 农药通用名
GB/T 1841-2009 农药剂型分类和代码
GB/T 1842-2008 农药制剂通用规定
GB/T 1843-2008 农药制剂质量检验方法
GB/T 1844-2008 农药制剂包装、储存和运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