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925-2012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2-12-14 实施时间:2013-04-01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了保障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要求。

1. 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
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土壤肥力、土壤水分、栽培措施等因素有关。因此,在防治小麦病虫草害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种方法。其中,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人工清除、灭杀病虫草害的方法来防治;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草害。在选择防治措施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3. 药剂使用
在化学防治中,药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药剂的选择应根据病虫草害的种类、发生程度、防治时机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量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药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防治时机
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时机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防治时机应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小麦生长期等因素进行选择。在小麦生长期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时机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制定防治计划时,需要根据小麦生长期和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

相关标准
GB/T 1840-2004 农药通用名
GB/T 1841-2009 农药剂型分类和代码
GB/T 1842-2008 农药包装规范
GB/T 1843-2008 农药标志和标签
GB/T 1844-2008 农药残留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