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5901-2:2006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of solid materials by mercury porosimetry and gas adsorption — Part 2: Analysis of mesopores and macropores by gas adsorption
发布时间:2006-12-11 实施时间:


ISO 15901-2:2006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参数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该标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该标准的第2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气体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大孔。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气体在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量来确定孔径分布和孔隙度。该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ISO 15901-2:2006中,介孔和大孔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介孔是指孔径在2-50纳米之间的孔道,而大孔是指孔径大于50纳米的孔道。这些孔道对于材料的吸附、渗透和传输等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介孔和大孔的分布和孔隙度是非常重要的。

该标准还介绍了如何使用不同的气体进行吸附实验。常用的气体包括氮气、氩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等。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气体进行实验非常重要。

除了介孔和大孔的分析,该标准还介绍了如何计算孔隙度和孔径分布。孔隙度是指固体材料中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而孔径分布是指不同孔径的孔道在固体材料中的分布情况。这些参数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总之,ISO 15901-2:2006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该标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相关标准
ISO 15901-1:2004 气体吸附法测量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1部分:汞压法分析介孔和大孔
ISO 9277:2010 固体材料的孔隙度测量-气体吸附法
ASTM D4404-84(2018) 固体材料的孔隙度测量-气体吸附法
GB/T 19587-2004 固体材料的孔隙度测量-气体吸附法
GB/T 20333-2006 粉末冶金材料的孔隙度测量-气体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