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是指在钢材中存在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非金属物质,如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这些夹杂物会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耐蚀性能。因此,测定钢材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对于保证钢材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ISO 4967:2013标准规定了使用显微组织法和标准图解测定钢材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对钢材进行切割、打磨、腐蚀和显微观察。具体步骤如下:
1. 切割样品:从钢材中切割出代表性样品,通常为直径为10mm的圆片。
2. 打磨样品:使用砂纸或砂轮将样品打磨至光滑。
3. 腐蚀样品:将样品浸泡在腐蚀液中,以去除钢材中的金属组织,使非金属夹杂物更加明显。
4. 显微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并根据标准图解确定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和数量。
标准图解是ISO 4967:2013标准中的重要部分,它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图像,用于确定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和数量。这些图像包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不同类型的非金属夹杂物。使用标准图解可以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和可比较。
ISO 4967:2013标准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可比较的方法,以确定钢材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钢材,包括铸造钢和锻造钢。此外,使用标准图解可以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和可比较。
相关标准
- ISO 4966:2012 钢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显微组织法
- ISO 4968:2013 钢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气体体积法
- ISO 4969:2013 钢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磁性法
- ISO 4965:2013 钢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 ISO 4964:2013 钢材-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