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Z/T 0279.13-2016是一项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砷、锑和铋量测定。该标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适用于岩石、土壤、沉积物、植物、水等样品中砷、锑和铋的测定。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样品的制备、仪器设备的要求、试剂的使用、测定方法的步骤和计算公式等。具体来说,样品的制备包括样品的采集、干燥、研磨和筛分等步骤。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氢化物发生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试剂的使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铵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铵-氢氧化钴混合溶液等。测定方法的步骤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等。计算公式包括砷、锑和铋的质量浓度计算公式和相对标准偏差计算公式等。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砷、锑和铋的测定精度和准确度,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该标准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
相关标准:
GB/T 14506.13-2010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GB/T 14506.14-2010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4部分:铜、铅、锌、镍、钴、钼、钒、钛、锶、铝、钾、钙、镁、钠、铁、锰、硅、磷、硫、碳、有机碳量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GB/T 14506.15-2010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银、金、铂族元素、铀、钍、钍系元素、稀土元素、铯、铷、钽、锗、硒、碲、汞、砷、锑、铅、镉、铬、镍、钴、钒、钛、锶、铝、钾、钙、镁、钠、铁、锰、硅、磷、硫、碳、有机碳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4506.16-2010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6部分:银、金、铂族元素、铀、钍、钍系元素、稀土元素、铯、铷、钽、锗、硒、碲、汞、砷、锑、铅、镉、铬、镍、钴、钒、钛、锶、铝、钾、钙、镁、钠、铁、锰、硅、磷、硫、碳、有机碳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4506.17-2010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7部分:银、金、铂族元素、铀、钍、钍系元素、稀土元素、铯、铷、钽、锗、硒、碲、汞、砷、锑、铅、镉、铬、镍、钴、钒、钛、锶、铝、钾、钙、镁、钠、铁、锰、硅、磷、硫、碳、有机碳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