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状态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标准规定了地面状态观测的要求和方法,旨在保证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地面覆盖类型观测
地面覆盖类型是指地面被覆盖的物质类型,包括水、草地、森林、建筑物等。地面覆盖类型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覆盖类型。
2.地面温度观测
地面温度是指地面表面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地面温度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温度。
3.地面湿度观测
地面湿度是指地面表面的湿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地面湿度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湿度。
4.地面风速观测
地面风速是指地面上的风速,通常用米/秒表示。地面风速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风速。
5.地面风向观测
地面风向是指地面上的风向,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地面风向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风向。
6.地面能见度观测
地面能见度是指地面上的能见度,通常用米表示。地面能见度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能见度。
7.地面降水观测
地面降水是指地面上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类型等。地面降水的观测应该在气象站的周围500米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应该选择在地面覆盖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观测应该在每天的8时、14时、20时进行,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面降水情况。
相关标准
GB/T 19201-2006气象观测规范
GB/T 19202-2003气象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03-2003气象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GB/T 19204-2003气象数据管理规范
GB/T 19205-2003气象数据发布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