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 240.22-2003
刑事犯罪信息管理代码 第22部分:可疑依据代码
发布时间:2003-05-08 实施时间:2003-10-01
可疑依据代码是指在刑事侦查中,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言语、物品等方面的表现,初步判断其可能涉嫌某种犯罪行为的依据。可疑依据代码的使用可以帮助公安机关更加准确地判断犯罪嫌疑情况,提高犯罪侦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GA 240.22-2003标准,可疑依据代码的编码规则如下:
1. 可疑依据代码由6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表示犯罪类型,后四位表示具体的可疑依据。
2. 犯罪类型的编码规则如下:
01:故意杀人
02:过失致人死亡
03:故意伤害
04:过失伤害
05:强奸
06:抢劫
07:盗窃
08:诈骗
09:贪污
10:走私
11:毒品犯罪
12:卖淫嫖娼
13:赌博
14:涉黑涉恶
15:其他犯罪
3. 具体的可疑依据编码规则由各地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编码必须具有明确的含义,能够准确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可疑情况;
(2)编码必须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使用;
(3)编码必须统一规范,避免出现重复或混淆的情况。
4. 可疑依据代码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犯罪嫌疑人信息登记表中填写可疑依据代码;
(2)在犯罪嫌疑人档案中标注可疑依据代码;
(3)在犯罪嫌疑人侦查笔录中记录可疑依据代码。
GA 240.22-2003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犯罪嫌疑人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加强犯罪侦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标准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2-2016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3-2016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