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2389-2013
柑橘采后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3-09-10 实施时间:2014-01-01
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但采后病害是影响柑橘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柑橘的质量和安全,本标准制定了柑橘采后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1. 采后病害的分类
本标准将柑橘采后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类。其中真菌性病害包括炭疽病、青霉病、灰霉病等;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软腐病等;病毒性病害包括黄龙病、绿斑病等。
2. 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的采后病害,本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真菌性病害,应采取化学药剂喷雾、热处理、冷藏等措施;对于细菌性病害,应采取消毒、剪除病部、保持通风等措施;对于病毒性病害,应采取清除病株、隔离病株等措施。
3. 防治剂量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防治药剂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药剂的注意事项。例如,对于炭疽病的防治,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150克,喷雾浓度为500~600倍液;对于黄龙病的防治,可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150克,喷雾浓度为500~600倍液。
4. 防治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采后病害的防治时间。例如,对于炭疽病的防治,应在采摘后24小时内进行喷雾;对于黄龙病的防治,应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
相关标准
GB/T 5009.199-2017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5009.212-2017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227-2017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B/T 5009.229-2017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B/T 5009.230-2017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