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49-2012
中国河流代码
发布时间:2012-08-01 实施时间:2012-11-01


中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河流的数量和分布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方便河流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国水利部制定了《SL 249-2012 中国河流代码》标准,对中国境内的河流进行分类、命名和编号。

该标准将中国境内的河流分为主要河流、支流和干流三类。其中,主要河流是指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支流是指主要河流的支流,干流是指主要河流的主干。根据河流的流域面积、长度、流量等指标,将主要河流分为一级河流、二级河流和三级河流。一级河流是指流域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长度大于1000公里、年平均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河流;二级河流是指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长度大于500公里、年平均流量大于100立方米每秒的河流;三级河流是指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长度大于100公里、年平均流量大于10立方米每秒的河流。

在命名和编号方面,该标准采用了一定的规则。主要河流的命名采用“河流名称+流域面积+级别”的方式,例如黄河流域的一级河流为“黄河流域一级干流”,二级河流为“黄河流域二级干流”,三级河流为“黄河流域三级干流”。支流的命名采用“主河流名称+支流名称”的方式,例如黄河的支流有“洛河”、“浊漳河”等。河流的编号采用“流域代码+河流代码”的方式,例如黄河的编号为“H01”。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统一河流的命名和编号,方便河流管理和水资源管理。同时,该标准也为河流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关标准
GB/T 17747-2017 水文地理区划和代码

GB/T 17748-2017 水文站点代码

GB/T 17749-2017 水文测站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GB/T 17750-2017 水文测站数据管理规范

GB/T 17751-2017 水文测站数据交换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