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364-2015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发布时间:2015-11-19 实施时间:2016-02-19


土壤墒情监测是指对土壤中水分含量和水分状态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土壤墒情监测是农业、林业、环境保护、水利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墒情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1. 基本要求
1.1 监测目的和内容
土壤墒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农业、林业、环境保护、水利等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内容包括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势、土壤温度等指标。

1.2 监测对象和范围
土壤墒情监测对象为土壤,监测范围应根据监测目的和内容确定。

1.3 监测频次和时间
土壤墒情监测的频次和时间应根据监测目的和内容、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设备和条件等因素确定。

2. 监测方法
2.1 土壤水分含量的监测方法
土壤水分含量的监测方法包括重量法、容积法、电容法、微波法等。

2.2 土壤水势的监测方法
土壤水势的监测方法包括压力板法、毛细管法、水分传感器法等。

2.3 土壤温度的监测方法
土壤温度的监测方法包括热电偶法、热敏电阻法、红外线测温法等。

3. 数据处理
3.1 数据采集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应采用数字化自动采集系统进行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2 数据处理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校核、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4. 质量控制
4.1 设备校准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现场质量控制
土壤墒情监测现场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现场环境监测、现场操作规范等。

4.3 数据质量控制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校核、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相关标准
GB/T 19481-2004 土壤质量标准
GB/T 19482-2004 土壤环境质量基础规定
GB/T 19483-200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GB/T 19484-2004 土壤环境监测规范
GB/T 19485-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