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业缝纫工是指在铁路工业生产中从事缝纫工作的人员。铁路工业缝纫工劳动定额的制定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缝纫工的劳动量,为企业管理和工资计算提供依据。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劳动定额管理办法》和《劳动定额制定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铁路工业缝纫工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制定。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缝纫工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计算公式、劳动定额的组成、劳动定额的修订和审核等。
缝纫工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缝纫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2.分析缝纫工的工作过程,确定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强度。
3.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计算出缝纫工的标准工时。
4.根据标准工时和劳动强度,计算出缝纫工的劳动定额。
缝纫工劳动定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劳动定额 = 标准工时 × 劳动强度系数
其中,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单位为小时;劳动强度系数是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系数。
缝纫工劳动定额的组成包括:基本工作定额、辅助工作定额、工作环境定额和工作质量定额等。
基本工作定额是指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包括缝纫、剪裁、缝纫机调整等工作。
辅助工作定额是指完成基本工作所需的辅助工作时间,包括布料准备、缝纫机清洗、维护等工作。
工作环境定额是指完成工作所需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
工作质量定额是指完成工作所需的质量要求,包括缝纫线的张力、缝纫线的颜色等因素。
缝纫工劳动定额的修订和审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保劳动定额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关标准
GB/T 3323-2005 缝纫机用缝纫线
GB/T 18885-2002 缝纫机
GB/T 18401-2010 纺织品基础安全技术规范
GB/T 2912.1-200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第1部分:灰色标准试样与彩色标准试样的制备
GB/T 2912.2-200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第2部分:颜色变化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