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2126-2008
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2008-09-04 实施时间:2009-03-16


黑麦草是一种重要的饲草,但其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腥黑穗病菌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为了保障黑麦草的生产和贸易安全,需要对黑麦草进行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方法而制定的。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

2.样品采集
2.1 采样时间:在黑麦草开花期采集。
2.2 采样方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每个样品应包括不少于10株黑麦草。
2.3 采样地点:应在黑麦草种植区域内随机选取。

3.样品处理
3.1 样品清洗:将采集的黑麦草样品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2 样品消毒:将样品用70%的乙醇消毒5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晾干备用。

4.分离
4.1 分离培养基:采用玉米粉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
4.2 分离方法:将样品切碎,取适量样品接种于PDA培养基上,放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3-5天。

5.鉴定
5.1 形态学鉴定: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
5.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菌株的代谢特征、生长条件等进行鉴定。
5.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进行鉴定。

相关标准
GB/T 5009.3-2016 食品中总大肠菌群的检验
GB/T 5009.4-2016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验
GB/T 5009.5-2016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GB/T 5009.6-2016 食品中耐热性大肠菌群的检验
GB/T 5009.7-2016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