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2341-2009
松疱锈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2009-07-07 实施时间:2010-01-16
松疱锈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松树的病害,对松林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防止松疱锈病的传播和扩散,需要对松疱锈病菌进行检疫鉴定。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松疱锈病菌检疫鉴定方法而制定的。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松疱锈病菌的检疫鉴定。
2.检测方法
2.1 样品采集
从疑似感染松树的叶片、枝条、树皮等部位采集样品,将样品放入密闭袋中,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2.2 样品处理
将样品表面用70%的酒精消毒,然后用无菌水洗涤3次,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细菌。
2.3 分离和培养
将样品切碎,取适量的组织放入含有适量琼脂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长因子和抗生素,进行培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松疱锈病菌的生长。
2.4 鉴定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松疱锈病菌进行鉴定。其中,形态学鉴定包括菌丝形态、孢子形态、菌落形态等;生理生化鉴定包括生长速度、生长温度、碳源利用等;分子生物学鉴定包括PCR扩增、DNA测序等。
3.结果判定
如果样品中检测到松疱锈病菌,则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4.质量控制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试剂、培养基、仪器等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标准
GB/T 19212.1-2011 森林病害调查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19212.2-2011 森林病害调查规范 第2部分:森林病害调查方法
GB/T 19212.3-2011 森林病害调查规范 第3部分:森林病害调查报告
GB/T 19212.4-2011 森林病害调查规范 第4部分:森林病害调查数据处理
GB/T 19212.5-2011 森林病害调查规范 第5部分:森林病害调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