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442-2012
独脚金属检疫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2-12-12 实施时间:2013-07-01


独脚金属是指在进口货物中发现的一种有害生物,其危害性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检疫鉴定。本标准旨在规范独脚金属的检疫鉴定方法,保障国家植物安全。

1. 独脚金属的分类
本标准将独脚金属分为两类:一类为已知的独脚金属,包括独脚金属(Monochamus alternatus)、黑独脚金属(Monochamus carolinensis)、白独脚金属(Monochamus galloprovincialis)等;另一类为未知的独脚金属,包括未知种类的独脚金属。

2. 检疫要求
进口货物中如发现独脚金属,则需要进行检疫鉴定。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疫鉴定,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鉴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独脚金属的鉴定方法,包括外部形态鉴定、解剖学鉴定、生物学鉴定等。其中,外部形态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独脚金属的外部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定;解剖学鉴定主要是通过解剖独脚金属的内部结构来进行鉴定;生物学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独脚金属的生物学特征来进行鉴定。

4. 鉴定结果判定
根据鉴定结果,将独脚金属分为两类:一类为已知的独脚金属,另一类为未知的独脚金属。对于已知的独脚金属,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未知的独脚金属,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处理。

相关标准
GB/T 16180-2019 植物检疫技术术语
GB/T 16181-2019 植物检疫规程
GB/T 16182-2019 植物检疫申报
GB/T 16183-2019 植物检疫处理
GB/T 16184-2019 植物检疫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