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043-2011
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纸、再生纤维材料 抗氧化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发布时间:2011-09-09 实施时间:2012-04-01


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或防止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在食品接触材料中,抗氧化剂的添加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保护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对于出口食品接触材料中抗氧化剂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出口食品接触材料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样品的制备
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约0.5g样品,加入10mL正己烷,振荡30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

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0.1mg/mL、0.2mg/mL、0.5mg/mL、1mg/mL、2mg/mL的丁基羟基苯甲酸酯(BHT)标准溶液各1mL,加入10mL正己烷中,制备出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3. 气相色谱仪的条件设置
气相色谱仪的柱温为18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50℃,氢气流速为1.5mL/min,空气流速为150mL/min,进样量为1μL。

4. 样品的检测
将样品上清液进样,进行气相色谱检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抗氧化剂的含量。

相关标准
GB/T 5009.168-2017 食品中丁基羟基苯甲酸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5009.229-2017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丁基羟基苯甲酸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5009.235-2017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抗氧化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3200-2009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抗氧化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201-2009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抗氧化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