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753-2013
葡萄角斑叶焦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3-11-06 实施时间:2014-06-01
葡萄角斑叶焦病菌是一种危害葡萄栽培的病原菌,能够引起葡萄叶片上的角斑病和叶焦病。为了防止该病菌的传播和危害,需要对进出口葡萄及其制品进行检疫鉴定。本标准就是为了规范葡萄角斑叶焦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而制定的。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葡萄角斑叶焦病菌的检疫鉴定。
2.样品采集
2.1 采样时间:在葡萄生长期内,采样时间应选择在葡萄叶片上出现角斑病和叶焦病的时候进行。
2.2 采样部位:采样部位应选择叶片上出现角斑病和叶焦病的部位进行。
2.3 采样方法:采用无菌剪刀或无菌手术刀将叶片剪下,放入无菌袋中,尽快送检。
3.样品处理
3.1 样品消毒:将采集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液的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间为1分钟。
3.2 样品处理:将消毒后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将样品切成小块,加入无菌蒸馏水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制成悬浮液。
4.分离
4.1 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进行分离。
4.2 分离方法:将样品悬浮液均匀涂布在PDA培养基上,放置在25℃下培养3-5天,直到出现菌落。
5.鉴定
5.1 形态学鉴定:观察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5.2 生理生化鉴定:进行氧气需求量、温度适应性、酸碱度适应性、代谢产物等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
5.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进行鉴定。
相关标准
GB/T 20887-2007 植物检疫技术术语
GB/T 20888-2007 植物检疫规程
GB/T 20889-2007 植物检疫申报和审批
GB/T 20890-2007 植物检疫处理
GB/T 20891-2007 植物检疫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