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2777-2011
输入性啮齿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1-02-25 实施时间:2011-07-01


输入性啮齿动物是指从国外输入我国的啮齿动物,其中可能携带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为了及时发现输入性啮齿动物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本标准制定了输入性啮齿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输入性啮齿动物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检测。

2.试剂和仪器
2.1 试剂
2.1.1 RNA提取试剂盒
2.1.2 反转录试剂盒
2.1.3 PCR试剂盒
2.1.4 纯化试剂盒
2.1.5 质控试剂盒
2.2 仪器
2.2.1 离心机
2.2.2 恒温水浴器
2.2.3 PCR仪

3.样品采集和处理
3.1 样品采集
3.1.1 采集输入性啮齿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品。
3.1.2 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防护,避免污染。
3.2 样品处理
3.2.1 血液样品: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
3.2.2 尿液样品:离心分离上清液。
3.2.3 粪便样品:加入等体积PBS,混匀后离心分离上清液。

4. RNA提取和反转录
4.1 RNA提取
4.1.1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RNA提取。
4.1.2 提取的RNA应在-70℃保存。
4.2 反转录
4.2.1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反转录。
4.2.2 反转录后的cDNA应在-20℃保存。

5. PCR扩增和检测
5.1 PCR扩增
5.1.1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CR扩增。
5.1.2 扩增后的产物应在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检测。
5.2 检测
5.2.1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5.2.2 检测结果应进行质控。

6.结果判定
6.1 阳性判定
6.1.1 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
6.1.2 条带大小符合预期。
6.2 阴性判定
6.2.1 未出现特异性条带。
6.2.2 未出现非特异性条带。
6.3 无效判定
6.3.1 未出现任何条带。
6.3.2 出现非特异性条带。

相关标准:
GB/T 4789.3-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6682-2008 分析化学实验室水质规范
GB/T 191-2008 包装通用术语
GB/T 2828.1-2012 抽样程序及表观缺陷的制定 第1部分:按计数抽样程序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