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4087-2014
狂犬病检疫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4-11-19 实施时间:2015-05-01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猫、狐狸等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狂犬病的发病率极高,一旦感染,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对于动物的狂犬病检疫非常重要。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其中,病毒分离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细胞培养、小鼠接种等方式进行。
2. 样品采集:样品包括动物的血清、脑组织、唾液等。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被感染。
3. 检测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狂犬病检测的阈值和判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测设备和试剂:检测设备和试剂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检测人员:检测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相关标准
GB/T 22470-2008 动物卫生检疫通则
GB/T 22471-2008 动物卫生检疫采样方法
GB/T 22472-2008 动物卫生检疫检验方法
GB/T 22473-2008 动物卫生检疫检验结果判定
GB/T 22474-2008 动物卫生检疫检验设备和试剂